大家都在搜:

产品中心

产品中心bob竞猜
联想“旧酒”如何装进AI“新瓶”?
来源:bob竞猜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07 09:09:25

  成立已超过四十年的联想,正步入它的“中年阶段”。从传统IT巨头转向All in AI,杨元庆试图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,这家老牌智能硬件厂商,有意愿也有能力突破产业周期的枷锁,在新的赛道中寻找第二增长曲线。

  联想的财报印证了这一观点。近期公布的2025至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显示,联想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2%至188亿美元,净利润则同比增长108%至5.05亿美元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尽管毛利同比增长8%至27.74亿美元,毛利率却从去年同期的16.6%下降1.9个百分点至14.7%,创下了近几年同期新低。

  业绩不乏亮点,长期资金市场却给出了相反的反应。财报发布当日,联想股价一度大跌近7%,可见其发展并未达到市场预期。

  回过头看,联想的增长并非一朝一夕,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脉络,更与此前的业务“危机”密不可分。股价下挫亦表明,直至今天,即便AI已带来初步红利,联想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。

  尤其是,PC之外是否可找到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引擎?混合式AI战略能否真正把握AI爆发式的增长窗口?以及押注智能体的联想,又当如何破局产业瓶颈?

  数十年前,联想也仅仅是一个初初崭露头角的PC行业跟随者。后在柳传志和杨元庆等人的带领下,从20世纪率领PC军团突围全球化市场,到收购IBM PC业务,联想历经“技工贸”“贸工技”等路线。尽管外界不乏有各种舆论声音,但好在还是在PC市场站稳了脚跟。

  客观地讲,联想过去在PC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,一是整个PC产业持续的红利释放;二是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带来的效率,也就是联想在全球各地形成的生产、交付等供应链优势。

  也正因如此,联想长期被质疑是不是具备真正的创新能力。但相比这些疑问,联想早期所面临的真正问题,实则来自业务上的瓶颈。

  回到2017年,联想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已经愈发明显和立体。最明显的是,其全球市场的PC龙头地位被惠普取代,智能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,该年出货量仅179万部,位居第十,成为下滑最大的品牌。与此同时,ov和华为等则在增速方面狂飙不止。在财务层面,从2015到2016年,联想连续两年营收下滑。

  彼时的联想已经站在十字路口,PC产业强敌环伺,市场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,未来增速也明显放缓。移动业务上,联想虽入局手机领域多年,却未能抓住3G到4G变革的有利时机。即便收购了摩托罗拉,也没能打造出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。用柳传志的话讲,“联想手机业务是做得不咋样”。

  这表面上看是业务执行的问题,但更深层的原因,或许要追溯到联想早年对发展路径的选择上,即“技工贸”和“贸工技”的问题。

  此前联想人的想法是,“以贸易为突破口,实现贸、工、技三级跳,是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最佳发展策略。”以至于柳传志也曾在采访中谈及,类似芯片研发什么的事情,应该交给阿里、腾讯这一些企业去搞,自己来干这活儿,过于冒险。

  到了后来,联想的态度又发生明显的变化,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,“联想贸工技积累已够,将尝试技术突破”。这种战略上的反复,某一些程度上也为后续业务困境埋下了伏笔。

  2017年联想启动“三波战略”,目标是将纯硬件厂商转向“设备+云”的AI服务商,并宣布三年投入12亿美元;到了2019年,联想确立“3S转型”战略,聚焦智能设备、智能基础设施、智能解决方案和服务,加快以解决方案和服务为导向的业务转型。2025年,联想喊出“第五次再创业”,将全球60%的研发资源投向AI模型和智能工厂,并新设CTO办公室与智能体军团,全面迎向AI驱动的新阶段。

  在2025年3月31日的誓师大会上,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在宣布,未来十年,联想将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。

  换句话讲,联想集团将以“混合式AI”作为未来十年的战略主轴,以“个人智能+企业智能+公共智能”融合为基础,构建差异化技术路径与产品解决方案。

  大背景是,随着AI在各行各业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拓宽,底座技术能力和应用生态的共振具备极其重大战略价值,其逻辑在于,强大的底层模型和算力架构,成为支持AI训练与推理的基础。

  目前,如Open AI、ChatGPT、DeepSeek等理论上都是公共智能,是通过挖掘、训练公开信息并深度学习来形成的模型,以此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包括问答、图文生成等服务。

  而对于混合式AI战略路线的选择,杨元庆有自己的判断。从趋势看,用户个人的数据、信息,或者企业私有的数据,与公共智能模式存在天然的信息壁垒。假设把理解用户意图的“个人智能”、企业私有云或本地数据中的“企业智能”,与公共智能相结合,即可在利用云端强大算力的同时,保障隐私安全和个性化服务。如此,混合式AI战略能有效地帮助联想各个业务来实现转型和加速增长。

  在实际推进中,联想已展开多方面布局。C端硬件产品领域,推出AI PC量产上市;B端赛道,企业级AI解决方案得到普遍部署,AI智慧场景服务深入行业落地,覆盖设备、基础架构与服务三大业务板块。此外,联想还与清华大学、无问芯穹联合开发推理加速引擎,试图提升端侧推理速度。

  公开资料显示,在个人智能场景中,联想智能体系统天禧至少已接入1700+AI应用,医疗、法律、教育等专业领域全覆盖;企业端,乐享智能体化身硅基员工,衔接供应链、销售等全流程,为公司能够带来更高效率的服务。

  随着众多场景应用的落地,商业回报方面,联想的AI驱动策略带来了一定成效。

  在刚公布的季度财务报表上,联想的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实现盈利收入973亿元,同比增长17.8%,PC业务创下15个季度以来最快增速;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营收实现35.8%的增长;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收入增长19.8%,运营利润率达22.2%。

  同时,非PC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47%,AI PC已占整体PC出货量的30%。

  看上去,在All in AI这条路上,联想一帆风顺,然而,市场并非完全如此。

  对于未来的联想而言,智能体正日益成为其核心战略方向。杨元庆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可能今天大家认为联想是卖设备的,PC也好,手机也好,服务器也好,可能在未来,我们就是一个以智能体的业务为核心的企业。”

  这一转向背后,是智能体赛道所展现出的显著潜力。德勤数据表明,2025年会有25%使用生成式AI的企业部署AI Agent,2027年会增长到50%;IDC同样预测认为,到2028年至少15%的日常工作决策将通过Agentic AI自主做出,33%的企业软件应用程序也将包含Agentic AI。

  尽管前景广阔,联想在智能体领域的推进仍面临来自行业、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的三重挑战。

  从行业层面看,整个行业普遍面临同质化竞争与应用深度不足的问题。7月15日,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便炮轰Agent赛道,认为“90%的Agent会被大模型吃掉。”与此同时,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主流通用Agent产品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访问量和收入下降的情况。

 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Agent产品的深层次问题,用户持续付费意愿不强,体验仍待提升。以终端应用为例,多数智能体功能仍集中于办公场景,如优化PPT、写报告(Deep Research)等,缺乏更广泛的生态支撑和场景穿透力。

  即便在联想重点发力的AI PC领域,挑战同样明显。英特尔调研显示,78%的用户觉得AI PC的使用效率低于传统PC。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同样认为,AI PC的主要困境在于AI生态在PC终端上的不健全。

  因此,AI PC虽是趋势,但这类产品是不是在未来具备足够强劲可持续的增长动力,又能否突破当前中规中矩的一些套装式创新,并转化为用户大规模购买的商业成效,还尚待市场验证。

  尽管联想始终强调技术创新,但其研发投入比例争议不断。本财季,联想营收188.3亿美元,研发支出5.24亿美元,研发占比约2.78%。纵向来看,这一比例呈年年在下降趋势,从2023财年的3.58%降至2024财年的3.33%,现又降至不足3%。

  横向与全球科学技术头部企业相比,联想的研发投入差距更明显。2024财年,苹果研发投入占收入8%,微软为12.0%;2024自然年,华为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20%,联想则不超过5%。

  联想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低于科技行业中等水准已是不争的事实。2024年公司全年研发支出为23亿美元(约167亿元),同比增长13%,不及华为十分之一,3.33%的占比在科技公司中处于偏低水平。

  尽管联想试图通过“端-边-云-网-智”架构构建生态,并推动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接入DeepSeek-R1实现协同,但在AI竞争日趋白热化,且这部分需要真金白银大投入的背景下,外界仍质疑其研发强度与核心技术的护城河建设是否跟得上?

  当然,挑战还不止于此,外部市场之间的竞争亦十分焦灼,这也是联想面临的第三重挑战。

  在PC领域,2024年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台式机与笔记本出货量增速超过15%,而联想同期为负增长12%。随着鸿蒙电脑逐步推向市场,联想面临的竞争压力只增不减。

  在服务器与企业级解决方案领域,联想还需与浪潮、惠普、阿里、科大讯飞等企业正面竞争,争夺B端订单,其压力不容小觑。

  回望联想四十余年的发展,从PC时代的领跑者到AI时代的转型者,其路径充满商业的睿智与战略的摇摆。如今,在智能体与混合式AI的愿景之下,联想正试图以“再创业”的决心跨越瓶颈、重构身份。然而,研发投入的强度、生态构建的深度与外部竞争的烈度,仍是联想必须正面回答的关键命题。

  AI浪潮之下,没有永远的巨头,只有持续的重建。联想是否真能跳出硬件基因、成长为以智能体为核心的科技公司,考验的已不只是战略布局,更是长期主义的技术耐性与组织勇气。这条路注定不易,但也正是这样的挑战,定义着联想下一个十年的成败。

上一篇:Sohu轿车频道
bob竞猜电 话
bob竞猜地 图
bob竞猜分 享
bob竞猜邮 件